车联网平台服务运营商
-
交流合作
- 邮箱1:product@sirun.net
- 邮箱2:marketing@sirun.net
- 座机:010-50953699
- 传真:010-5095368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大街8号哈德门广场西塔1209B
Copyright © 2021 SiRun (Beijing)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5042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187号
作者:物女王(彭昭)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 物联网智库
导 读
在今后的物联网市场中,“万物运营商”的角色分量会日渐凸显,并占据相当价值。以场景为中心,“运营万物”并从中获利,将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一篇文章很难说尽其中的涵义,因此本文将对“万物运营商”进行延伸性解读。
在上篇文章《迈入亿级时代,物联网企业成功突围的两种商业模式》中,我曾经提到,当前物联网最核心的竞争点和瓶颈处,已经从技术方案转移到了应用竞争和商业模式。无论是物联网产品应用提供商、物联网数据分析服务商、还是物联网连接运营商,都需要重视产品体验和持续运营。
也就是说,在今后的物联网市场中,“万物运营商”的角色分量会日渐凸显,并占据相当价值。以场景为中心,“运营万物”并从中获利,将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一篇文章很难说尽其中的涵义,因此本文将对“万物运营商”进行延伸性解读:
什么是万物运营商?为什么我要在当下节点讨论万物运营?
NB-IoT将是万物运营的先锋还是先烈?
为什么万物运营商的时代将“截然不同”?
5G是万物运营的关键使能技术
为什么说万物运营商的时代即将成熟?
从产业基础设施升级的角度来看,往往当底层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全新的机遇会逐渐显现出来,当下触发这一变革的“技术导火索”正是5G。
你是否注意到,几乎每天都有关于5G的最新消息爆出。比如最近,据外媒报道,德国已决定将整个C频段划拨给5G使用,即3.4 GHz-3.8GHz的频谱。宝马、戴姆勒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已向德国频谱管理局BNA表达了建设和运营本地5G网络的兴趣。出于对安全、可控的考虑,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也正在探索5G私有网络的布局,用超低延迟5G NR链路替换和重构工厂中的有线工业以太网。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SKF、爱立信等机构纷纷尝试5G的工业应用,均在验证阶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说此前的移动通信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随着5G的到来,运营商及其上下游的大部分眼光都被万物互联吸引而去,预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各大运营商对于5G基础设施的布局已经启动,根据爱立信、GSMA等机构预测,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虚拟现实、制造业…仅仅是5G应用的开始,她将带动智能设备的爆发,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5G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想必您已熟知:不仅在数据速率方面会带来很大的提升,在时延方面以及连接质量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改善。在3GPP的推动下,NB-IoT/eMTC及其演进技术已被纳入到5G家族,保证NB-IoT/eMTC向未来5G网络的平滑升级。在工业领域,5G正在积极与时间敏感网络TSN进行集成,以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4.3亿个5G连接,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流量的快速增长大大触发了数据应用的规模化爆发,这为依托于大数据资源进行智能决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商业智能等应用,挖掘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在上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类企业,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物联网产品应用提供商、物联网数据分析服务商和物联网连接运营商。这些企业或许就是“万物运营商”的雏形。
什么是万物运营商?
当一个物联网企业不再是仅仅追求将产品卖给用户,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供各类附加服务,不断产生新的服务内容和收入方式时,就具备了成为“万物运营商”的商业基础。
“万物运营商”对你来说可能还是新鲜术语,其实他们的运营逻辑已经遍布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工业现场、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产业和消费性市场领域。这种新型的“万物运营商”,一方面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采用以改造原有产业,另一方面正逢物联网时代的额外红利,围绕其建立新型产业生态,通过边缘计算与智能分析能力,打造创新服务网络。
万物运营商可以基于差异化的端到端网络架构和基础设施资源优势,面向企业或者个人客户开展租约式服务,提供受理、开通、计费、收费、运维等服务。也可以根据由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实现优化生产、远程急救或者资源调配,做到“数、网、云”等各项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价值最大化。
万物运营的基础在于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最大难点和价值点,不在技术方案,而在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成型,不局限于前期积累,更重要在于思维的转变。
在5G时代,底层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开放,为自由组合和编排提供了便利,实现资源合理编排,能力灵活调用。可自主编排的资源、可自由调用的能力,再加上有质量保障的切片专网,这些基础性技术改良组合在一起,目标就是实现“网络资源能力化”,底层通信技术实现解耦和改造,从此上层应用开发者不再受通信网络专业和边界的约束,以需求为出发点,让底层资源为我所用,实现合璧双赢。
对于5G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商业价值,尤其是增长和变现的路径,才能让运营商和产业各界同心协力发展5G。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
一方面是电信运营商实现网络资源能力化的成本。通信设备厂商是基于通信标准进行研发,周期长且变更成本高,还有稳定性方面的要求,种种门槛导致他们的研发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以迭代试错的方式推进。如果将通信资源组合为通信能力的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那么即便是理论上能实现的功能,也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更遑论商业变现。
另一方面是各行各业部署端到端5G设备与服务的成本。芯片、存储、传感等硬件成本跟随摩尔定律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宜,但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维成本不会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则持续下降。目前许多设备的部署成本已经超过了硬件本身,即便对存量设备进行改造比换新的费用便宜很多,安装工作量和成本也是必须考量的因素。
万物运营的重点不在“连接”,而在“运营”。NB-IoT的经验与教训也许可以为万物运营商的发展提供部分借鉴。在文章《NB-IoT,未来的物联网脊梁,还是扶不起的阿斗?》中,作者犀利的指出燃气表、水表是目前NB-IoT出货的主力军,其它应用或多或少都有先天不足。比如烟感探测器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井盖监控器在成本上并不划算、智能垃圾桶的改造经费是个大问题、树木和绿化监控无人买单、电动车GPS定位器用户体验差等现实情况。
大多数NB-IoT项目,都源自政府发起的招标,或者政府补贴的带动。这种方式,很适合在产业发展的初期进行引导,但是政府项目不可能撑起一个产业,除了社会效益还要考虑经济效益,通过满足真实需求创造可持续的现金回报,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当使用NB-IoT连接各种设备时,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运营价值。当互联网公司进行用户服务时,尚且做出高净值人群与普通人、常旅客和初次使用者的区分,物联网企业更应根据设备接入网络之后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做出万物运营优先级的合理设计。
举个例子,同样是基于NB-IoT这种通讯技术,根据共享单车的使用数据有可能绘制骑行热力图,帮助政府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协助交通部门预测拥堵的路段,或者帮助超市选择店铺选址的问题,连接的数量也许并不是最多,但运营的价值明显高于路灯、井盖。
因此当万物运营商在进行布局时,不仅要追求连接的数量,更应重视运营的质量和价值。
NB-IoT将是万物运营的先锋还是先烈?用持续演进的视角来看,NB-IoT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此题未解。5G是否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蜂窝网络,重要的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回顾和复盘NB-IoT的发展路径,至少可以为万物运营提供一些借鉴,少走一些弯路。
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除了从追求“连接”到评估“价值”的思维转变,万物运营商还应意识到,整个价值体系正在发生重构,从单向的“价值链”演进为多维综合的“价值网络”。
为什么万物运营商的时代,价值体系将大面积洗牌重构?
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商流”的重要性,有些物联网企业认为自己位于产业链上游,距离最终用户尚远,因而商流之利弊便高高挂起。如果今后还持有这种观点,即便最终能战胜所有对手,也很可能会输给时代。
华为软件首席战略规划专家宁宇曾经提到他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名为《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书里有很多极具争论性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话题都有了答案,事实终结了讨论。其中的一个观点:商业大趋势是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正在逐步得到印证。
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是一环扣一环的,产业上下游的边界分工清晰、技术标准明确,商业模式和合作关系也经历了长期磨合,趋于稳定。但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以及物联网的发展都在驱动着从业者打破传统,都想“以用户为中心”,离用户(同时即商流)越近越好,产业链越短越好,而且技术的不断突破又为这种颠覆式愿景创造了条件。
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望成为整合别人的领军者,这样可以围绕最终客户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技术标准,这种竞争会打破原有的产业秩序,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种表现方式:在生产制造方面重建产业链;在商业模式方面呈现网络化。
不仅某一个环节可能跳过中间环节、甚至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而且可以为传统意义上其他的产业链提供产品。这种产业的网络化给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也给合作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在B2B的世界里,未来不一定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价值网络的各个单元都可能找到新的商机,在跨平台的碰撞中爆发新的火花。我们以汽车产业链为例。
在传统的汽车业价值链中,价值主要与车辆挂钩,并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控制。额外的价值包含在附属产品和服务中,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网络、轮胎和汽车维护服务商、加油站、汽车配件商店、保险公司等。价值的创造主要针对产品差异化和支持服务,包括升级选项,例如真皮内饰和遮阳帘,以及安全等级和品牌独有性。
在新型的汽车/移动生态系统中,价值将与消费者从整个移动体验和相关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挂钩,而不是来自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本身固有的价值。价值的创造反映了整个客户体验的质量,客户体验越好,创造的价值就越多。
支持服务(例如卫星广播SiriusXM)、远程服务(例如OnStar)或者高速连接,改善了行程的娱乐体验,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由于体验创造了更大价值,消费者可能更愿意付费。价值也可能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转向移动生态系统协调商。各类厂商都有机会参与到“万物运营商”的某一分支角色中来。
对于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的狂轰乱炸,我们早已走出诚惶诚恐,变成习以为常。各种颠覆性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真正有可能并最终发生的,是极品中的极品。与其常谈颠覆,不如思考渐进,未来终将与旧日截然不同,要么不断重新定义自身,要么不断被别人重新定义。物联网创新型企业或者试图拥抱物联网的企业,是时候以开放性姿态接受门口的“野蛮人”,与新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接触,思考接下来的万物运营之路该怎么走。
本文灵感来自聆听华为软件首席战略规划专家宁宇的演讲,题目是“碎片化的物联网呼唤更加开放的生态”,在此衷心致谢。
本文小结:
1.当一个物联网企业不再是仅仅追求将产品卖给用户,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供各类附加服务,不断产生新的服务内容和收入方式时,就具备了成为“万物运营商”的基本条件。
2. 当万物运营商在进行布局时,不仅要追求连接的数量,更应重视运营的质量和价值。
3. 物联网的价值体系正在经历重构,从链状演进为网状,在B2B的世界里,未来不一定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价值网络的各个单元都可能找到新的商机,在跨平台的碰撞中爆发新的火花。
(以上图文皆来自公众号 物联网智库)
车联网平台服务运营商
Copyright © 2021 SiRun (Beijing)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5042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187号